加入书签 | 推荐本书 | 返回书页 | 我的书架 | 手机阅读

趣书网 -> 军事小说 -> 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

397 交代

上一章 返回目录        下一章

    测试广告1

    “登基以后,肯定会有很多事要忙。七色字小说网 www.qisezi.com

    所以有些重要的事情我们要预先定好,以免到时顾此失彼。

    首先第一点,一旦等我登基后,就无法再像以前那样直接统领整支西北军。

    以后西北军由谁来统领,就是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。

    李定北和萧志坚是我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大将,如今还成了你们的岳父,由他们来执掌西北军我是可以放心的。

    但这样一来,朝廷这边就少了像他们这种既有资历又足够忠心的大将来掌管兵部,这显然是不太妥当的。

    我仔细想了一下,决定让他们两人轮流执掌西北军和兵部。

    每人在西北和兵部各待五年,然后每五年一换。

    另外你们兄弟俩也要作为副将轮流到西北去掌军。

    这个法子你们认为如何?”宁志远说完,抬头看向两个儿子和小女婿。

    宁雅柏想了一下才说:“父亲这个想法我觉得很好,我也觉得这是比较稳妥的做法。

    日后就算两位将军年高荣退,我们也完全可以用其他心腹大将来顶替他们的位置。

    西北军乃我们宁家统治天下的枪和盾,必须要紧握在我们手里才行,绝不能让给他人掌管。

    不知父亲准备如何加封李将军和萧将军他们?”

    “老李和老萧二人,我决定封他们为卫国公和护国公双国公,各赐国公府一座。

    至于其他西北大将,也各有赏赐,加官进爵不在话下。

    我们宁家不是那种卸磨杀驴的小人,这些西北老将为我们出生入死多年,如今宁家得登大宝,理应好好荣谢他们才对。”

    宁雅柏和宁雅枫兄弟俩相视一笑,对父亲这个安排颇为满意。

    这时,池非忽然问:“岳父,关于西北军的兵力布置,您有何打算?”

    宁志远笑道:“好问题,你问到点子上了,这也是我想得最多的问题。

    如今我们有火枪和落地炮等火器在手,胡人已经不是我们对手。

    除非胡人倾全国之力大举入侵,否则一般小打小闹仅靠边关将士就足以应付。

    换句话说,西北那边不必留着太多守军,只要有十几万人马镇守边关足矣。

    这剩下的四十多万大军,我准备留二十万人作为禁军,拱卫京师。

    另外二十多万人,我打算把他们派往全国各地卫所,让他们在执掌当地卫所的同时,对当地士兵进行重新训练和严格监管。

    你们应该知道,除了西北军和谢家的西南军外,其他地方卫所几乎没有经历过什么战事。

    那里的士兵不仅纪律松散、战力低下,有些甚至还乱设关卡,向过往的客商大收过路钱,全都是一群军中蛀虫。

    我要趁此机会,把这些地方卫所好好整治一番。

    另外为了提高各地卫所官兵的战力,我打算采取地方轮换制。

    即每隔几年时间,就把其他地方的卫所官兵派往西北、西南等战事频繁的地区,让他们亲身参与打仗。

    当然,我也不是要让他们白白送死。

    在上战场之前,我会给足他们时间好好操练。

    阿真你以前提出的老兵带新兵的做法,也会在他们身上施行。

    只有让他们真正上过战场杀过敌,才能切实提高士兵们的作战力,才不会变成一群只会等着吃饭领饷的无用之兵。

    这就是地方轮换制的好处。”

    “好一个地方轮换制,没想到岳父考虑得如此周到细致、算无遗策,小婿佩服得五体投地。”池非一脸狗腿地大赞。

    “臭小子,不用拍老子马屁。”宁志远笑骂。

    说是这样说,但他脸上还是忍不住露出得意的神情。

    “爹,那章老先生您打算如何安排?”宁雅枫好奇地问道。

    “老章乃治国之才,我有意让他入阁拜相。

    但现在我才刚登基,还不宜马上组阁,此事稍后再说。

    我会暂时将他安排到吏部,由他来担任吏部尚书一职。

    自从朝廷那些谢氏余孽以及墙头草们经过大清洗后,已经扫荡一空,但这也使得朝堂之上三品以上官员奇缺。

    由老章来担任吏部尚书的话,就可以让他来帮我们把一些合用的人才提拔上来,逐渐填补这个缺口。

    老章的眼光和人品我是信得过的,由他来做这件事最适合不过。

    不管是老李、老萧还是老章他们的安排,都是人选方面的问题。

    接下来我要说的,是关于大宁国都该定到哪里的问题。”

    “难道爹您不打算以新京为国都?”宁雅枫很是惊讶地问。

    宁志远一脸神秘地说:“新京也是国都,但它只能作陪都,不能作正都。

    大宁的国都,必须是位于北方境内的京城。

    要说清这个问题,我要先把一个只有历任家主才能知道的秘密告诉你们。

    原本这个秘密是不能乱说的,但如今大局已定,这个秘密已经失去了保密的价值,倒也不妨现在就告诉你们。

    阿真,你还记得我以前跟说过的,由第一代宁氏家主所定下的三条铁律吗?”

    池非想了一下才说:“小婿记得,分别是‘放权’、‘不争’、‘固军’这三条铁律。”

    宁雅柏和宁雅枫身为宁家子弟,自然是把这几条铁律牢记于心的,因此一点也不觉得意外。

    宁志远微笑道:“除了这三条铁律外,其实还有一条铁律我没说出来。

    之所以不告诉你们几个,是因为这条铁律只有成了宁氏家主的人,才能由上一任家主亲口告之,其他人是不能知道的。

    而这条铁律,也是我宁家最大的秘密。

    这条铁律名为‘蛰伏’,其核心用意是:以西北为根,积累民望,缓而养兵,以防万一。”

    听到最后这句话,宁雅柏、宁雅枫、池非三人顿时为之一震。

    宁志远接着说:“我宁家第一任镇国公虽然是最早向魏太祖交出兵权的领军大将,但其实也在提防着赵家迟早有一天会乌尽弓藏、卸磨杀驴。

    而我宁家贵为国公,战功彪炳,纵观群臣也是数一数二的名门望族,实在有些过于显眼了。

    一旦遇到心胸狭窄的皇帝,我宁家极有可能会成为那人的眼中钉、肉中刺,甚至想除之而后快。

    为了避免我宁家日后遭难,宁氏先祖才定下了‘放权’、‘不争’、‘固军’这三条铁律,目的是尽量不引起为君者的猜疑和忌惮。

    然而不论再怎么小心谨慎,只要刀在别人手里,那我宁家的生死存亡就始终无法自己掌控。

    为此,宁氏先祖在三条铁律之外,还秘密定下了这第四条铁律‘蛰伏’,作为日后宁家迫不得已时所留的后路。

    “登基以后,肯定会有很多事要忙。

    所以有些重要的事情我们要预先定好,以免到时顾此失彼。

    首先第一点,一旦等我登基后,就无法再像以前那样直接统领整支西北军。

    以后西北军由谁来统领,就是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。

    李定北和萧志坚是我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大将,如今还成了你们的岳父,由他们来执掌西北军我是可以放心的。

    但这样一来,朝廷这边就少了像他们这种既有资历又足够忠心的大将来掌管兵部,这显然是不太妥当的。

    我仔细想了一下,决定让他们两人轮流执掌西北军和兵部。

    每人在西北和兵部各待五年,然后每五年一换。

    另外你们兄弟俩也要作为副将轮流到西北去掌军。

    这个法子你们认为如何?”宁志远说完,抬头看向两个儿子和小女婿。

    宁雅柏想了一下才说:“父亲这个想法我觉得很好,我也觉得这是比较稳妥的做法。

    日后就算两位将军年高荣退,我们也完全可以用其他心腹大将来顶替他们的位置。

    西北军乃我们宁家统治天下的枪和盾,必须要紧握在我们手里才行,绝不能让给他人掌管。

    不知父亲准备如何加封李将军和萧将军他们?”

    “老李和老萧二人,我决定封他们为卫国公和护国公双国公,各赐国公府一座。

    至于其他西北大将,也各有赏赐,加官进爵不在话下。

    我们宁家不是那种卸磨杀驴的小人,这些西北老将为我们出生入死多年,如今宁家得登大宝,理应好好荣谢他们才对。”

    宁雅柏和宁雅枫兄弟俩相视一笑,对父亲这个安排颇为满意。

    这时,池非忽然问:“岳父,关于西北军的兵力布置,您有何打算?”

    宁志远笑道:“好问题,你问到点子上了,这也是我想得最多的问题。

    如今我们有火枪和落地炮等火器在手,胡人已经不是我们对手。

    除非胡人倾全国之力大举入侵,否则一般小打小闹仅靠边关将士就足以应付。

    换句话说,西北那边不必留着太多守军,只要有十几万人马镇守边关足矣。

    这剩下的四十多万大军,我准备留二十万人作为禁军,拱卫京师。

    另外二十多万人,我打算把他们派往全国各地卫所,让他们在执掌当地卫所的同时,对当地士兵进行重新训练和严格监管。

    你们应该知道,除了西北军和谢家的西南军外,其他地方卫所几乎没有经历过什么战事。

    那里的士兵不仅纪律松散、战力低下,有些甚至还乱设关卡,向过往的客商大收过路钱,全都是一群军中蛀虫。

    我要趁此机会,把这些地方卫所好好整治一番。

    另外为了提高各地卫所官兵的战力,我打算采取地方轮换制。

    即每隔几年时间,就把其他地方的卫所官兵派往西北、西南等战事频繁的地区,让他们亲身参与打仗。

    当然,我也不是要让他们白白送死。

    在上战场之前,我会给足他们时间好好操练。

    阿真你以前提出的老兵带新兵的做法,也会在他们身上施行。

    只有让他们真正上过战场杀过敌,才能切实提高士兵们的作战力,才不会变成一群只会等着吃饭领饷的无用之兵。

    这就是地方轮换制的好处。”

    “好一个地方轮换制,没想到岳父考虑得如此周到细致、算无遗策,小婿佩服得五体投地。”池非一脸狗腿地大赞。

    “臭小子,不用拍老子马屁。”宁志远笑骂。

    说是这样说,但他脸上还是忍不住露出得意的神情。

    “爹,那章老先生您打算如何安排?”宁雅枫好奇地问道。

    “老章乃治国之才,我有意让他入阁拜相。

    但现在我才刚登基,还不宜马上组阁,此事稍后再说。

    我会暂时将他安排到吏部,由他来担任吏部尚书一职。

    自从朝廷那些谢氏余孽以及墙头草们经过大清洗后,已经扫荡一空,但这也使得朝堂之上三品以上官员奇缺。

    由老章来担任吏部尚书的话,就可以让他来帮我们把一些合用的人才提拔上来,逐渐填补这个缺口。

    老章的眼光和人品我是信得过的,由他来做这件事最适合不过。

    不管是老李、老萧还是老章他们的安排,都是人选方面的问题。

    接下来我要说的,是关于大宁国都该定到哪里的问题。”

    “难道爹您不打算以新京为国都?”宁雅枫很是惊讶地问。

    宁志远一脸神秘地说:“新京也是国都,但它只能作陪都,不能作正都。

    大宁的国都,必须是位于北方境内的京城。

    要说清这个问题,我要先把一个只有历任家主才能知道的秘密告诉你们。

    原本这个秘密是不能乱说的,但如今大局已定,这个秘密已经失去了保密的价值,倒也不妨现在就告诉你们。

    阿真,你还记得我以前跟说过的,由第一代宁氏家主所定下的三条铁律吗?”

    池非想了一下才说:“小婿记得,分别是‘放权’、‘不争’、‘固军’这三条铁律。”

    宁雅柏和宁雅枫身为宁家子弟,自然是把这几条铁律牢记于心的,因此一点也不觉得意外。

    宁志远微笑道:“除了这三条铁律外,其实还有一条铁律我没说出来。

    之所以不告诉你们几个,是因为这条铁律只有成了宁氏家主的人,才能由上一任家主亲口告之,其他人是不能知道的。

    而这条铁律,也是我宁家最大的秘密。

    这条铁律名为‘蛰伏’,其核心用意是:以西北为根,积累民望,缓而养兵,以防万一。”

    听到最后这句话,宁雅柏、宁雅枫、池非三人顿时为之一震。

    宁志远接着说:“我宁家第一任镇国公虽然是最早向魏太祖交出兵权的领军大将,但其实也在提防着赵家迟早有一天会乌尽弓藏、卸磨杀驴。

    而我宁家贵为国公,战功彪炳,纵观群臣也是数一数二的名门望族,实在有些过于显眼了。

    一旦遇到心胸狭窄的皇帝,我宁家极有可能会成为那人的眼中钉、肉中刺,甚至想除之而后快。

    为了避免我宁家日后遭难,宁氏先祖才定下了‘放权’、‘不争’、‘固军’这三条铁律,目的是尽量不引起为君者的猜疑和忌惮。

    然而不论再怎么小心谨慎,只要刀在别人手里,那我宁家的生死存亡就始终无法自己掌控。

    为此,宁氏先祖在三条铁律之外,还秘密定下了这第四条铁律‘蛰伏’,作为日后宁家迫不得已时所留的后路。

    “登基以后,肯定会有很多事要忙。

    所以有些重要的事情我们要预先定好,以免到时顾此失彼。

    首先第一点,一旦等我登基后,就无法再像以前那样直接统领整支西北军。

    以后西北军由谁来统领,就是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。

    李定北和萧志坚是我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大将,如今还成了你们的岳父,由他们来执掌西北军我是可以放心的。

    但这样一来,朝廷这边就少了像他们这种既有资历又足够忠心的大将来掌管兵部,这显然是不太妥当的。

    我仔细想了一下,决定让他们两人轮流执掌西北军和兵部。

    每人在西北和兵部各待五年,然后每五年一换。

    另外你们兄弟俩也要作为副将轮流到西北去掌军。

    这个法子你们认为如何?”宁志远说完,抬头看向两个儿子和小女婿。

    宁雅柏想了一下才说:“父亲这个想法我觉得很好,我也觉得这是比较稳妥的做法。

    日后就算两位将军年高荣退,我们也完全可以用其他心腹大将来顶替他们的位置。

    西北军乃我们宁家统治天下的枪和盾,必须要紧握在我们手里才行,绝不能让给他人掌管。

    不知父亲准备如何加封李将军和萧将军他们?”

    “老李和老萧二人,我决定封他们为卫国公和护国公双国公,各赐国公府一座。

    至于其他西北大将,也各有赏赐,加官进爵不在话下。

    我们宁家不是那种卸磨杀驴的小人,这些西北老将为我们出生入死多年,如今宁家得登大宝,理应好好荣谢他们才对。”

    宁雅柏和宁雅枫兄弟俩相视一笑,对父亲这个安排颇为满意。

    这时,池非忽然问:“岳父,关于西北军的兵力布置,您有何打算?”

    宁志远笑道:“好问题,你问到点子上了,这也是我想得最多的问题。

    如今我们有火枪和落地炮等火器在手,胡人已经不是我们对手。

    除非胡人倾全国之力大举入侵,否则一般小打小闹仅靠边关将士就足以应付。

    换句话说,西北那边不必留着太多守军,只要有十几万人马镇守边关足矣。

    这剩下的四十多万大军,我准备留二十万人作为禁军,拱卫京师。

    另外二十多万人,我打算把他们派往全国各地卫所,让他们在执掌当地卫所的同时,对当地士兵进行重新训练和严格监管。

    你们应该知道,除了西北军和谢家的西南军外,其他地方卫所几乎没有经历过什么战事。

    那里的士兵不仅纪律松散、战力低下,有些甚至还乱设关卡,向过往的客商大收过路钱,全都是一群军中蛀虫。

    我要趁此机会,把这些地方卫所好好整治一番。

    另外为了提高各地卫所官兵的战力,我打算采取地方轮换制。

    即每隔几年时间,就把其他地方的卫所官兵派往西北、西南等战事频繁的地区,让他们亲身参与打仗。

    当然,我也不是要让他们白白送死。

    在上战场之前,我会给足他们时间好好操练。

    阿真你以前提出的老兵带新兵的做法,也会在他们身上施行。

    只有让他们真正上过战场杀过敌,才能切实提高士兵们的作战力,才不会变成一群只会等着吃饭领饷的无用之兵。

    这就是地方轮换制的好处。”

    “好一个地方轮换制,没想到岳父考虑得如此周到细致、算无遗策,小婿佩服得五体投地。”池非一脸狗腿地大赞。

    “臭小子,不用拍老子马屁。”宁志远笑骂。

    说是这样说,但他脸上还是忍不住露出得意的神情。

    “爹,那章老先生您打算如何安排?”宁雅枫好奇地问道。

    “老章乃治国之才,我有意让他入阁拜相。

    但现在我才刚登基,还不宜马上组阁,此事稍后再说。

    我会暂时将他安排到吏部,由他来担任吏部尚书一职。

    自从朝廷那些谢氏余孽以及墙头草们经过大清洗后,已经扫荡一空,但这也使得朝堂之上三品以上官员奇缺。

    由老章来担任吏部尚书的话,就可以让他来帮我们把一些合用的人才提拔上来,逐渐填补这个缺口。

    老章的眼光和人品我是信得过的,由他来做这件事最适合不过。

    不管是老李、老萧还是老章他们的安排,都是人选方面的问题。

    接下来我要说的,是关于大宁国都该定到哪里的问题。”

    “难道爹您不打算以新京为国都?”宁雅枫很是惊讶地问。

    宁志远一脸神秘地说:“新京也是国都,但它只能作陪都,不能作正都。

    大宁的国都,必须是位于北方境内的京城。

    要说清这个问题,我要先把一个只有历任家主才能知道的秘密告诉你们。

    原本这个秘密是不能乱说的,但如今大局已定,这个秘密已经失去了保密的价值,倒也不妨现在就告诉你们。

    阿真,你还记得我以前跟说过的,由第一代宁氏家主所定下的三条铁律吗?”

    池非想了一下才说:“小婿记得,分别是‘放权’、‘不争’、‘固军’这三条铁律。”

    宁雅柏和宁雅枫身为宁家子弟,自然是把这几条铁律牢记于心的,因此一点也不觉得意外。

    宁志远微笑道:“除了这三条铁律外,其实还有一条铁律我没说出来。

    之所以不告诉你们几个,是因为这条铁律只有成了宁氏家主的人,才能由上一任家主亲口告之,其他人是不能知道的。

    而这条铁律,也是我宁家最大的秘密。

    这条铁律名为‘蛰伏’,其核心用意是:以西北为根,积累民望,缓而养兵,以防万一。”

    听到最后这句话,宁雅柏、宁雅枫、池非三人顿时为之一震。

    宁志远接着说:“我宁家第一任镇国公虽然是最早向魏太祖交出兵权的领军大将,但其实也在提防着赵家迟早有一天会乌尽弓藏、卸磨杀驴。

    而我宁家贵为国公,战功彪炳,纵观群臣也是数一数二的名门望族,实在有些过于显眼了。

    一旦遇到心胸狭窄的皇帝,我宁家极有可能会成为那人的眼中钉、肉中刺,甚至想除之而后快。

    为了避免我宁家日后遭难,宁氏先祖才定下了‘放权’、‘不争’、‘固军’这三条铁律,目的是尽量不引起为君者的猜疑和忌惮。

    然而不论再怎么小心谨慎,只要刀在别人手里,那我宁家的生死存亡就始终无法自己掌控。

    为此,宁氏先祖在三条铁律之外,还秘密定下了这第四条铁律‘蛰伏’,作为日后宁家迫不得已时所留的后路。

    “登基以后,肯定会有很多事要忙。

    所以有些重要的事情我们要预先定好,以免到时顾此失彼。

    首先第一点,一旦等我登基后,就无法再像以前那样直接统领整支西北军。

    以后西北军由谁来统领,就是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。

    李定北和萧志坚是我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大将,如今还成了你们的岳父,由他们来执掌西北军我是可以放心的。

    但这样一来,朝廷这边就少了像他们这种既有资历又足够忠心的大将来掌管兵部,这显然是不太妥当的。

    我仔细想了一下,决定让他们两人轮流执掌西北军和兵部。

    每人在西北和兵部各待五年,然后每五年一换。

    另外你们兄弟俩也要作为副将轮流到西北去掌军。

    这个法子你们认为如何?”宁志远说完,抬头看向两个儿子和小女婿。

    宁雅柏想了一下才说:“父亲这个想法我觉得很好,我也觉得这是比较稳妥的做法。

    日后就算两位将军年高荣退,我们也完全可以用其他心腹大将来顶替他们的位置。

    西北军乃我们宁家统治天下的枪和盾,必须要紧握在我们手里才行,绝不能让给他人掌管。

    不知父亲准备如何加封李将军和萧将军他们?”

    “老李和老萧二人,我决定封他们为卫国公和护国公双国公,各赐国公府一座。

    至于其他西北大将,也各有赏赐,加官进爵不在话下。

    我们宁家不是那种卸磨杀驴的小人,这些西北老将为我们出生入死多年,如今宁家得登大宝,理应好好荣谢他们才对。”

    宁雅柏和宁雅枫兄弟俩相视一笑,对父亲这个安排颇为满意。

    这时,池非忽然问:“岳父,关于西北军的兵力布置,您有何打算?”

    宁志远笑道:“好问题,你问到点子上了,这也是我想得最多的问题。

    如今我们有火枪和落地炮等火器在手,胡人已经不是我们对手。

    除非胡人倾全国之力大举入侵,否则一般小打小闹仅靠边关将士就足以应付。

    换句话说,西北那边不必留着太多守军,只要有十几万人马镇守边关足矣。

    这剩下的四十多万大军,我准备留二十万人作为禁军,拱卫京师。

    另外二十多万人,我打算把他们派往全国各地卫所,让他们在执掌当地卫所的同时,对当地士兵进行重新训练和严格监管。

    你们应该知道,除了西北军和谢家的西南军外,其他地方卫所几乎没有经历过什么战事。

    那里的士兵不仅纪律松散、战力低下,有些甚至还乱设关卡,向过往的客商大收过路钱,全都是一群军中蛀虫。

    我要趁此机会,把这些地方卫所好好整治一番。

    另外为了提高各地卫所官兵的战力,我打算采取地方轮换制。

    即每隔几年时间,就把其他地方的卫所官兵派往西北、西南等战事频繁的地区,让他们亲身参与打仗。

    当然,我也不是要让他们白白送死。

    在上战场之前,我会给足他们时间好好操练。

    阿真你以前提出的老兵带新兵的做法,也会在他们身上施行。

    只有让他们真正上过战场杀过敌,才能切实提高士兵们的作战力,才不会变成一群只会等着吃饭领饷的无用之兵。

    这就是地方轮换制的好处。”

    “好一个地方轮换制,没想到岳父考虑得如此周到细致、算无遗策,小婿佩服得五体投地。”池非一脸狗腿地大赞。

    “臭小子,不用拍老子马屁。”宁志远笑骂。

    说是这样说,但他脸上还是忍不住露出得意的神情。

    “爹,那章老先生您打算如何安排?”宁雅枫好奇地问道。

    “老章乃治国之才,我有意让他入阁拜相。

    但现在我才刚登基,还不宜马上组阁,此事稍后再说。

    我会暂时将他安排到吏部,由他来担任吏部尚书一职。

    自从朝廷那些谢氏余孽以及墙头草们经过大清洗后,已经扫荡一空,但这也使得朝堂之上三品以上官员奇缺。

    由老章来担任吏部尚书的话,就可以让他来帮我们把一些合用的人才提拔上来,逐渐填补这个缺口。

    老章的眼光和人品我是信得过的,由他来做这件事最适合不过。

    不管是老李、老萧还是老章他们的安排,都是人选方面的问题。

    接下来我要说的,是关于大宁国都该定到哪里的问题。”

    “难道爹您不打算以新京为国都?”宁雅枫很是惊讶地问。

    宁志远一脸神秘地说:“新京也是国都,但它只能作陪都,不能作正都。

    大宁的国都,必须是位于北方境内的京城。

    要说清这个问题,我要先把一个只有历任家主才能知道的秘密告诉你们。

    原本这个秘密是不能乱说的,但如今大局已定,这个秘密已经失去了保密的价值,倒也不妨现在就告诉你们。

    阿真,你还记得我以前跟说过的,由第一代宁氏家主所定下的三条铁律吗?”

    池非想了一下才说:“小婿记得,分别是‘放权’、‘不争’、‘固军’这三条铁律。”

    宁雅柏和宁雅枫身为宁家子弟,自然是把这几条铁律牢记于心的,因此一点也不觉得意外。

    宁志远微笑道:“除了这三条铁律外,其实还有一条铁律我没说出来。

    之所以不告诉你们几个,是因为这条铁律只有成了宁氏家主的人,才能由上一任家主亲口告之,其他人是不能知道的。

    而这条铁律,也是我宁家最大的秘密。

    这条铁律名为‘蛰伏’,其核心用意是:以西北为根,积累民望,缓而养兵,以防万一。”

    听到最后这句话,宁雅柏、宁雅枫、池非三人顿时为之一震。

    宁志远接着说:“我宁家第一任镇国公虽然是最早向魏太祖交出兵权的领军大将,但其实也在提防着赵家迟早有一天会乌尽弓藏、卸磨杀驴。

    而我宁家贵为国公,战功彪炳,纵观群臣也是数一数二的名门望族,实在有些过于显眼了。

    一旦遇到心胸狭窄的皇帝,我宁家极有可能会成为那人的眼中钉、肉中刺,甚至想除之而后快。

    为了避免我宁家日后遭难,宁氏先祖才定下了‘放权’、‘不争’、‘固军’这三条铁律,目的是尽量不引起为君者的猜疑和忌惮。

    然而不论再怎么小心谨慎,只要刀在别人手里,那我宁家的生死存亡就始终无法自己掌控。


    为此,宁氏先祖在三条铁律之外,还秘密定下了这第四条铁律‘蛰伏’,作为日后宁家迫不得已时所留的后路。

    “登基以后,肯定会有很多事要忙。

    所以有些重要的事情我们要预先定好,以免到时顾此失彼。

    首先第一点,一旦等我登基后,就无法再像以前那样直接统领整支西北军。

    以后西北军由谁来统领,就是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。

    李定北和萧志坚是我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大将,如今还成了你们的岳父,由他们来执掌西北军我是可以放心的。

    但这样一来,朝廷这边就少了像他们这种既有资历又足够忠心的大将来掌管兵部,这显然是不太妥当的。

    我仔细想了一下,决定让他们两人轮流执掌西北军和兵部。

    每人在西北和兵部各待五年,然后每五年一换。

    另外你们兄弟俩也要作为副将轮流到西北去掌军。

    这个法子你们认为如何?”宁志远说完,抬头看向两个儿子和小女婿。

    宁雅柏想了一下才说:“父亲这个想法我觉得很好,我也觉得这是比较稳妥的做法。

    日后就算两位将军年高荣退,我们也完全可以用其他心腹大将来顶替他们的位置。

    西北军乃我们宁家统治天下的枪和盾,必须要紧握在我们手里才行,绝不能让给他人掌管。

    不知父亲准备如何加封李将军和萧将军他们?”

    “老李和老萧二人,我决定封他们为卫国公和护国公双国公,各赐国公府一座。

    至于其他西北大将,也各有赏赐,加官进爵不在话下。

    我们宁家不是那种卸磨杀驴的小人,这些西北老将为我们出生入死多年,如今宁家得登大宝,理应好好荣谢他们才对。”

    宁雅柏和宁雅枫兄弟俩相视一笑,对父亲这个安排颇为满意。

    这时,池非忽然问:“岳父,关于西北军的兵力布置,您有何打算?”

    宁志远笑道:“好问题,你问到点子上了,这也是我想得最多的问题。

    如今我们有火枪和落地炮等火器在手,胡人已经不是我们对手。

    除非胡人倾全国之力大举入侵,否则一般小打小闹仅靠边关将士就足以应付。

    换句话说,西北那边不必留着太多守军,只要有十几万人马镇守边关足矣。

    这剩下的四十多万大军,我准备留二十万人作为禁军,拱卫京师。

    另外二十多万人,我打算把他们派往全国各地卫所,让他们在执掌当地卫所的同时,对当地士兵进行重新训练和严格监管。

    你们应该知道,除了西北军和谢家的西南军外,其他地方卫所几乎没有经历过什么战事。

    那里的士兵不仅纪律松散、战力低下,有些甚至还乱设关卡,向过往的客商大收过路钱,全都是一群军中蛀虫。

    我要趁此机会,把这些地方卫所好好整治一番。

    另外为了提高各地卫所官兵的战力,我打算采取地方轮换制。

    即每隔几年时间,就把其他地方的卫所官兵派往西北、西南等战事频繁的地区,让他们亲身参与打仗。

    当然,我也不是要让他们白白送死。

    在上战场之前,我会给足他们时间好好操练。

    阿真你以前提出的老兵带新兵的做法,也会在他们身上施行。

    只有让他们真正上过战场杀过敌,才能切实提高士兵们的作战力,才不会变成一群只会等着吃饭领饷的无用之兵。

    这就是地方轮换制的好处。”

    “好一个地方轮换制,没想到岳父考虑得如此周到细致、算无遗策,小婿佩服得五体投地。”池非一脸狗腿地大赞。

    “臭小子,不用拍老子马屁。”宁志远笑骂。

    说是这样说,但他脸上还是忍不住露出得意的神情。

    “爹,那章老先生您打算如何安排?”宁雅枫好奇地问道。

    “老章乃治国之才,我有意让他入阁拜相。

    但现在我才刚登基,还不宜马上组阁,此事稍后再说。

    我会暂时将他安排到吏部,由他来担任吏部尚书一职。

    自从朝廷那些谢氏余孽以及墙头草们经过大清洗后,已经扫荡一空,但这也使得朝堂之上三品以上官员奇缺。

    由老章来担任吏部尚书的话,就可以让他来帮我们把一些合用的人才提拔上来,逐渐填补这个缺口。

    老章的眼光和人品我是信得过的,由他来做这件事最适合不过。

    不管是老李、老萧还是老章他们的安排,都是人选方面的问题。

    接下来我要说的,是关于大宁国都该定到哪里的问题。”

    “难道爹您不打算以新京为国都?”宁雅枫很是惊讶地问。

    宁志远一脸神秘地说:“新京也是国都,但它只能作陪都,不能作正都。

    大宁的国都,必须是位于北方境内的京城。

    要说清这个问题,我要先把一个只有历任家主才能知道的秘密告诉你们。

    原本这个秘密是不能乱说的,但如今大局已定,这个秘密已经失去了保密的价值,倒也不妨现在就告诉你们。

    阿真,你还记得我以前跟说过的,由第一代宁氏家主所定下的三条铁律吗?”

    池非想了一下才说:“小婿记得,分别是‘放权’、‘不争’、‘固军’这三条铁律。”

    宁雅柏和宁雅枫身为宁家子弟,自然是把这几条铁律牢记于心的,因此一点也不觉得意外。

    宁志远微笑道:“除了这三条铁律外,其实还有一条铁律我没说出来。

    之所以不告诉你们几个,是因为这条铁律只有成了宁氏家主的人,才能由上一任家主亲口告之,其他人是不能知道的。

    而这条铁律,也是我宁家最大的秘密。

    这条铁律名为‘蛰伏’,其核心用意是:以西北为根,积累民望,缓而养兵,以防万一。”

    听到最后这句话,宁雅柏、宁雅枫、池非三人顿时为之一震。

    宁志远接着说:“我宁家第一任镇国公虽然是最早向魏太祖交出兵权的领军大将,但其实也在提防着赵家迟早有一天会乌尽弓藏、卸磨杀驴。

    而我宁家贵为国公,战功彪炳,纵观群臣也是数一数二的名门望族,实在有些过于显眼了。

    一旦遇到心胸狭窄的皇帝,我宁家极有可能会成为那人的眼中钉、肉中刺,甚至想除之而后快。

    为了避免我宁家日后遭难,宁氏先祖才定下了‘放权’、‘不争’、‘固军’这三条铁律,目的是尽量不引起为君者的猜疑和忌惮。

    然而不论再怎么小心谨慎,只要刀在别人手里,那我宁家的生死存亡就始终无法自己掌控。

    为此,宁氏先祖在三条铁律之外,还秘密定下了这第四条铁律‘蛰伏’,作为日后宁家迫不得已时所留的后路。

    “登基以后,肯定会有很多事要忙。

    所以有些重要的事情我们要预先定好,以免到时顾此失彼。

    首先第一点,一旦等我登基后,就无法再像以前那样直接统领整支西北军。

    以后西北军由谁来统领,就是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。

    李定北和萧志坚是我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大将,如今还成了你们的岳父,由他们来执掌西北军我是可以放心的。

    但这样一来,朝廷这边就少了像他们这种既有资历又足够忠心的大将来掌管兵部,这显然是不太妥当的。

    我仔细想了一下,决定让他们两人轮流执掌西北军和兵部。

    每人在西北和兵部各待五年,然后每五年一换。

    另外你们兄弟俩也要作为副将轮流到西北去掌军。

    这个法子你们认为如何?”宁志远说完,抬头看向两个儿子和小女婿。

    宁雅柏想了一下才说:“父亲这个想法我觉得很好,我也觉得这是比较稳妥的做法。

    日后就算两位将军年高荣退,我们也完全可以用其他心腹大将来顶替他们的位置。

    西北军乃我们宁家统治天下的枪和盾,必须要紧握在我们手里才行,绝不能让给他人掌管。

    不知父亲准备如何加封李将军和萧将军他们?”

    “老李和老萧二人,我决定封他们为卫国公和护国公双国公,各赐国公府一座。

    至于其他西北大将,也各有赏赐,加官进爵不在话下。

    我们宁家不是那种卸磨杀驴的小人,这些西北老将为我们出生入死多年,如今宁家得登大宝,理应好好荣谢他们才对。”

    宁雅柏和宁雅枫兄弟俩相视一笑,对父亲这个安排颇为满意。

    这时,池非忽然问:“岳父,关于西北军的兵力布置,您有何打算?”

    宁志远笑道:“好问题,你问到点子上了,这也是我想得最多的问题。

    如今我们有火枪和落地炮等火器在手,胡人已经不是我们对手。

    除非胡人倾全国之力大举入侵,否则一般小打小闹仅靠边关将士就足以应付。

    换句话说,西北那边不必留着太多守军,只要有十几万人马镇守边关足矣。

    这剩下的四十多万大军,我准备留二十万人作为禁军,拱卫京师。

    另外二十多万人,我打算把他们派往全国各地卫所,让他们在执掌当地卫所的同时,对当地士兵进行重新训练和严格监管。

    你们应该知道,除了西北军和谢家的西南军外,其他地方卫所几乎没有经历过什么战事。

    那里的士兵不仅纪律松散、战力低下,有些甚至还乱设关卡,向过往的客商大收过路钱,全都是一群军中蛀虫。

    我要趁此机会,把这些地方卫所好好整治一番。

    另外为了提高各地卫所官兵的战力,我打算采取地方轮换制。

    即每隔几年时间,就把其他地方的卫所官兵派往西北、西南等战事频繁的地区,让他们亲身参与打仗。

    当然,我也不是要让他们白白送死。

    在上战场之前,我会给足他们时间好好操练。

    阿真你以前提出的老兵带新兵的做法,也会在他们身上施行。

    只有让他们真正上过战场杀过敌,才能切实提高士兵们的作战力,才不会变成一群只会等着吃饭领饷的无用之兵。

    这就是地方轮换制的好处。”

    “好一个地方轮换制,没想到岳父考虑得如此周到细致、算无遗策,小婿佩服得五体投地。”池非一脸狗腿地大赞。

    “臭小子,不用拍老子马屁。”宁志远笑骂。

    说是这样说,但他脸上还是忍不住露出得意的神情。

    “爹,那章老先生您打算如何安排?”宁雅枫好奇地问道。

    “老章乃治国之才,我有意让他入阁拜相。

    但现在我才刚登基,还不宜马上组阁,此事稍后再说。

    我会暂时将他安排到吏部,由他来担任吏部尚书一职。

    自从朝廷那些谢氏余孽以及墙头草们经过大清洗后,已经扫荡一空,但这也使得朝堂之上三品以上官员奇缺。

    由老章来担任吏部尚书的话,就可以让他来帮我们把一些合用的人才提拔上来,逐渐填补这个缺口。

    老章的眼光和人品我是信得过的,由他来做这件事最适合不过。

    不管是老李、老萧还是老章他们的安排,都是人选方面的问题。

    接下来我要说的,是关于大宁国都该定到哪里的问题。”

    “难道爹您不打算以新京为国都?”宁雅枫很是惊讶地问。

    宁志远一脸神秘地说:“新京也是国都,但它只能作陪都,不能作正都。

    大宁的国都,必须是位于北方境内的京城。

    要说清这个问题,我要先把一个只有历任家主才能知道的秘密告诉你们。

    原本这个秘密是不能乱说的,但如今大局已定,这个秘密已经失去了保密的价值,倒也不妨现在就告诉你们。

    阿真,你还记得我以前跟说过的,由第一代宁氏家主所定下的三条铁律吗?”

    池非想了一下才说:“小婿记得,分别是‘放权’、‘不争’、‘固军’这三条铁律。”

    宁雅柏和宁雅枫身为宁家子弟,自然是把这几条铁律牢记于心的,因此一点也不觉得意外。

    宁志远微笑道:“除了这三条铁律外,其实还有一条铁律我没说出来。

    之所以不告诉你们几个,是因为这条铁律只有成了宁氏家主的人,才能由上一任家主亲口告之,其他人是不能知道的。

    而这条铁律,也是我宁家最大的秘密。

    这条铁律名为‘蛰伏’,其核心用意是:以西北为根,积累民望,缓而养兵,以防万一。”

    听到最后这句话,宁雅柏、宁雅枫、池非三人顿时为之一震。

    宁志远接着说:“我宁家第一任镇国公虽然是最早向魏太祖交出兵权的领军大将,但其实也在提防着赵家迟早有一天会乌尽弓藏、卸磨杀驴。

    而我宁家贵为国公,战功彪炳,纵观群臣也是数一数二的名门望族,实在有些过于显眼了。

    一旦遇到心胸狭窄的皇帝,我宁家极有可能会成为那人的眼中钉、肉中刺,甚至想除之而后快。

    为了避免我宁家日后遭难,宁氏先祖才定下了‘放权’、‘不争’、‘固军’这三条铁律,目的是尽量不引起为君者的猜疑和忌惮。

    然而不论再怎么小心谨慎,只要刀在别人手里,那我宁家的生死存亡就始终无法自己掌控。

    为此,宁氏先祖在三条铁律之外,还秘密定下了这第四条铁律‘蛰伏’,作为日后宁家迫不得已时所留的后路。

    “登基以后,肯定会有很多事要忙。

    所以有些重要的事情我们要预先定好,以免到时顾此失彼。

    首先第一点,一旦等我登基后,就无法再像以前那样直接统领整支西北军。

    以后西北军由谁来统领,就是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。

    李定北和萧志坚是我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大将,如今还成了你们的岳父,由他们来执掌西北军我是可以放心的。

    但这样一来,朝廷这边就少了像他们这种既有资历又足够忠心的大将来掌管兵部,这显然是不太妥当的。

    我仔细想了一下,决定让他们两人轮流执掌西北军和兵部。

    每人在西北和兵部各待五年,然后每五年一换。

    另外你们兄弟俩也要作为副将轮流到西北去掌军。

    这个法子你们认为如何?”宁志远说完,抬头看向两个儿子和小女婿。

    宁雅柏想了一下才说:“父亲这个想法我觉得很好,我也觉得这是比较稳妥的做法。

    日后就算两位将军年高荣退,我们也完全可以用其他心腹大将来顶替他们的位置。

    西北军乃我们宁家统治天下的枪和盾,必须要紧握在我们手里才行,绝不能让给他人掌管。

    不知父亲准备如何加封李将军和萧将军他们?”

    “老李和老萧二人,我决定封他们为卫国公和护国公双国公,各赐国公府一座。

    至于其他西北大将,也各有赏赐,加官进爵不在话下。

    我们宁家不是那种卸磨杀驴的小人,这些西北老将为我们出生入死多年,如今宁家得登大宝,理应好好荣谢他们才对。”

    宁雅柏和宁雅枫兄弟俩相视一笑,对父亲这个安排颇为满意。

    这时,池非忽然问:“岳父,关于西北军的兵力布置,您有何打算?”

    宁志远笑道:“好问题,你问到点子上了,这也是我想得最多的问题。

    如今我们有火枪和落地炮等火器在手,胡人已经不是我们对手。

    除非胡人倾全国之力大举入侵,否则一般小打小闹仅靠边关将士就足以应付。

    换句话说,西北那边不必留着太多守军,只要有十几万人马镇守边关足矣。

    这剩下的四十多万大军,我准备留二十万人作为禁军,拱卫京师。

    另外二十多万人,我打算把他们派往全国各地卫所,让他们在执掌当地卫所的同时,对当地士兵进行重新训练和严格监管。

    你们应该知道,除了西北军和谢家的西南军外,其他地方卫所几乎没有经历过什么战事。

    那里的士兵不仅纪律松散、战力低下,有些甚至还乱设关卡,向过往的客商大收过路钱,全都是一群军中蛀虫。

    我要趁此机会,把这些地方卫所好好整治一番。

    另外为了提高各地卫所官兵的战力,我打算采取地方轮换制。

    即每隔几年时间,就把其他地方的卫所官兵派往西北、西南等战事频繁的地区,让他们亲身参与打仗。

    当然,我也不是要让他们白白送死。

    在上战场之前,我会给足他们时间好好操练。

    阿真你以前提出的老兵带新兵的做法,也会在他们身上施行。

    只有让他们真正上过战场杀过敌,才能切实提高士兵们的作战力,才不会变成一群只会等着吃饭领饷的无用之兵。

    这就是地方轮换制的好处。”

    “好一个地方轮换制,没想到岳父考虑得如此周到细致、算无遗策,小婿佩服得五体投地。”池非一脸狗腿地大赞。

    “臭小子,不用拍老子马屁。”宁志远笑骂。

    说是这样说,但他脸上还是忍不住露出得意的神情。

    “爹,那章老先生您打算如何安排?”宁雅枫好奇地问道。

    “老章乃治国之才,我有意让他入阁拜相。

    但现在我才刚登基,还不宜马上组阁,此事稍后再说。

    我会暂时将他安排到吏部,由他来担任吏部尚书一职。

    自从朝廷那些谢氏余孽以及墙头草们经过大清洗后,已经扫荡一空,但这也使得朝堂之上三品以上官员奇缺。

    由老章来担任吏部尚书的话,就可以让他来帮我们把一些合用的人才提拔上来,逐渐填补这个缺口。

    老章的眼光和人品我是信得过的,由他来做这件事最适合不过。

    不管是老李、老萧还是老章他们的安排,都是人选方面的问题。

    接下来我要说的,是关于大宁国都该定到哪里的问题。”

    “难道爹您不打算以新京为国都?”宁雅枫很是惊讶地问。

    宁志远一脸神秘地说:“新京也是国都,但它只能作陪都,不能作正都。

    大宁的国都,必须是位于北方境内的京城。

    要说清这个问题,我要先把一个只有历任家主才能知道的秘密告诉你们。

    原本这个秘密是不能乱说的,但如今大局已定,这个秘密已经失去了保密的价值,倒也不妨现在就告诉你们。

    阿真,你还记得我以前跟说过的,由第一代宁氏家主所定下的三条铁律吗?”

    池非想了一下才说:“小婿记得,分别是‘放权’、‘不争’、‘固军’这三条铁律。”

    宁雅柏和宁雅枫身为宁家子弟,自然是把这几条铁律牢记于心的,因此一点也不觉得意外。

    宁志远微笑道:“除了这三条铁律外,其实还有一条铁律我没说出来。

    之所以不告诉你们几个,是因为这条铁律只有成了宁氏家主的人,才能由上一任家主亲口告之,其他人是不能知道的。

    而这条铁律,也是我宁家最大的秘密。

    这条铁律名为‘蛰伏’,其核心用意是:以西北为根,积累民望,缓而养兵,以防万一。”

    听到最后这句话,宁雅柏、宁雅枫、池非三人顿时为之一震。

    宁志远接着说:“我宁家第一任镇国公虽然是最早向魏太祖交出兵权的领军大将,但其实也在提防着赵家迟早有一天会乌尽弓藏、卸磨杀驴。

    而我宁家贵为国公,战功彪炳,纵观群臣也是数一数二的名门望族,实在有些过于显眼了。

    一旦遇到心胸狭窄的皇帝,我宁家极有可能会成为那人的眼中钉、肉中刺,甚至想除之而后快。

    为了避免我宁家日后遭难,宁氏先祖才定下了‘放权’、‘不争’、‘固军’这三条铁律,目的是尽量不引起为君者的猜疑和忌惮。

    然而不论再怎么小心谨慎,只要刀在别人手里,那我宁家的生死存亡就始终无法自己掌控。

    为此,宁氏先祖在三条铁律之外,还秘密定下了这第四条铁律‘蛰伏’,作为日后宁家迫不得已时所留的后路。

    “登基以后,肯定会有很多事要忙。

    所以有些重要的事情我们要预先定好,以免到时顾此失彼。

    首先第一点,一旦等我登基后,就无法再像以前那样直接统领整支西北军。

    以后西北军由谁来统领,就是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。

    李定北和萧志坚是我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大将,如今还成了你们的岳父,由他们来执掌西北军我是可以放心的。

    但这样一来,朝廷这边就少了像他们这种既有资历又足够忠心的大将来掌管兵部,这显然是不太妥当的。

    我仔细想了一下,决定让他们两人轮流执掌西北军和兵部。

    每人在西北和兵部各待五年,然后每五年一换。

    另外你们兄弟俩也要作为副将轮流到西北去掌军。

    这个法子你们认为如何?”宁志远说完,抬头看向两个儿子和小女婿。

    宁雅柏想了一下才说:“父亲这个想法我觉得很好,我也觉得这是比较稳妥的做法。

    日后就算两位将军年高荣退,我们也完全可以用其他心腹大将来顶替他们的位置。

    西北军乃我们宁家统治天下的枪和盾,必须要紧握在我们手里才行,绝不能让给他人掌管。

    不知父亲准备如何加封李将军和萧将军他们?”

    “老李和老萧二人,我决定封他们为卫国公和护国公双国公,各赐国公府一座。

    至于其他西北大将,也各有赏赐,加官进爵不在话下。

    我们宁家不是那种卸磨杀驴的小人,这些西北老将为我们出生入死多年,如今宁家得登大宝,理应好好荣谢他们才对。”

    宁雅柏和宁雅枫兄弟俩相视一笑,对父亲这个安排颇为满意。

    这时,池非忽然问:“岳父,关于西北军的兵力布置,您有何打算?”

    宁志远笑道:“好问题,你问到点子上了,这也是我想得最多的问题。

    如今我们有火枪和落地炮等火器在手,胡人已经不是我们对手。

    除非胡人倾全国之力大举入侵,否则一般小打小闹仅靠边关将士就足以应付。

    换句话说,西北那边不必留着太多守军,只要有十几万人马镇守边关足矣。

    这剩下的四十多万大军,我准备留二十万人作为禁军,拱卫京师。

    另外二十多万人,我打算把他们派往全国各地卫所,让他们在执掌当地卫所的同时,对当地士兵进行重新训练和严格监管。

    你们应该知道,除了西北军和谢家的西南军外,其他地方卫所几乎没有经历过什么战事。

    那里的士兵不仅纪律松散、战力低下,有些甚至还乱设关卡,向过往的客商大收过路钱,全都是一群军中蛀虫。

    我要趁此机会,把这些地方卫所好好整治一番。

    另外为了提高各地卫所官兵的战力,我打算采取地方轮换制。

    即每隔几年时间,就把其他地方的卫所官兵派往西北、西南等战事频繁的地区,让他们亲身参与打仗。

    当然,我也不是要让他们白白送死。

    在上战场之前,我会给足他们时间好好操练。

    阿真你以前提出的老兵带新兵的做法,也会在他们身上施行。

    只有让他们真正上过战场杀过敌,才能切实提高士兵们的作战力,才不会变成一群只会等着吃饭领饷的无用之兵。

    这就是地方轮换制的好处。”

    “好一个地方轮换制,没想到岳父考虑得如此周到细致、算无遗策,小婿佩服得五体投地。”池非一脸狗腿地大赞。

    “臭小子,不用拍老子马屁。”宁志远笑骂。

    说是这样说,但他脸上还是忍不住露出得意的神情。

    “爹,那章老先生您打算如何安排?”宁雅枫好奇地问道。

    “老章乃治国之才,我有意让他入阁拜相。

    但现在我才刚登基,还不宜马上组阁,此事稍后再说。

    我会暂时将他安排到吏部,由他来担任吏部尚书一职。

    自从朝廷那些谢氏余孽以及墙头草们经过大清洗后,已经扫荡一空,但这也使得朝堂之上三品以上官员奇缺。

    由老章来担任吏部尚书的话,就可以让他来帮我们把一些合用的人才提拔上来,逐渐填补这个缺口。

    老章的眼光和人品我是信得过的,由他来做这件事最适合不过。

    不管是老李、老萧还是老章他们的安排,都是人选方面的问题。

    接下来我要说的,是关于大宁国都该定到哪里的问题。”

    “难道爹您不打算以新京为国都?”宁雅枫很是惊讶地问。

    宁志远一脸神秘地说:“新京也是国都,但它只能作陪都,不能作正都。

    大宁的国都,必须是位于北方境内的京城。

    要说清这个问题,我要先把一个只有历任家主才能知道的秘密告诉你们。

    原本这个秘密是不能乱说的,但如今大局已定,这个秘密已经失去了保密的价值,倒也不妨现在就告诉你们。

    阿真,你还记得我以前跟说过的,由第一代宁氏家主所定下的三条铁律吗?”

    池非想了一下才说:“小婿记得,分别是‘放权’、‘不争’、‘固军’这三条铁律。”

    宁雅柏和宁雅枫身为宁家子弟,自然是把这几条铁律牢记于心的,因此一点也不觉得意外。

    宁志远微笑道:“除了这三条铁律外,其实还有一条铁律我没说出来。

    之所以不告诉你们几个,是因为这条铁律只有成了宁氏家主的人,才能由上一任家主亲口告之,其他人是不能知道的。

    而这条铁律,也是我宁家最大的秘密。

    这条铁律名为‘蛰伏’,其核心用意是:以西北为根,积累民望,缓而养兵,以防万一。”

    听到最后这句话,宁雅柏、宁雅枫、池非三人顿时为之一震。

    宁志远接着说:“我宁家第一任镇国公虽然是最早向魏太祖交出兵权的领军大将,但其实也在提防着赵家迟早有一天会乌尽弓藏、卸磨杀驴。

    而我宁家贵为国公,战功彪炳,纵观群臣也是数一数二的名门望族,实在有些过于显眼了。

    一旦遇到心胸狭窄的皇帝,我宁家极有可能会成为那人的眼中钉、肉中刺,甚至想除之而后快。

    为了避免我宁家日后遭难,宁氏先祖才定下了‘放权’、‘不争’、‘固军’这三条铁律,目的是尽量不引起为君者的猜疑和忌惮。

    然而不论再怎么小心谨慎,只要刀在别人手里,那我宁家的生死存亡就始终无法自己掌控。

    为此,宁氏先祖在三条铁律之外,还秘密定下了这第四条铁律‘蛰伏’,作为日后宁家迫不得已时所留的后路。

    测试广告2



  
相关:  我身体里有只鬼    第九特区  聊斋之问道长生  兰若仙缘  我的合成天赋  
没看完?将本书加入收藏 我是会员,将本章节放入书签 复制本书地址,推荐给好友获取积分 搜"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" 360搜"网文写手古代生存录"